抽象的解读
撰文: 马杰
我认为,当前中国的抽象绘画是对抽象艺术的误读。也正是由于这样误读才使中国抽象绘画解构了西方抽象艺术。
中国抽象绘画的特点:是以感性的视觉玩味把画面做成肌理和色彩的汇集“场”,并以画面语言风格化所呈现出的抒情格调,牵动观者的情绪,实现审美。以至于中国抽象绘画与西方抽象艺术那种起于经验实证的视觉分析的艺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中国抽象绘画以其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理解为“意象画”“诗象画”等。
我的抽象绘画是从中国墨的角度切入抽象艺术的思考。
首先,我把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从中国画传统程式化的“笔墨”中解放出来,以艺术的方式,让“墨”成为独立的表现语言。
其次,运用西方抽象艺术形式,尤其借助格式塔心理学解析视觉艺术,让画面作为视觉理解的试验场,用墨实验探索抽象艺术。
再者,尝试着将墨实验介入日常生活,把生活中日常所见,如衣物、毛发、纸张等材料纳入墨实验,以拓展墨的表现语言。
总之,将墨纳入抽象艺术系统的实验,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换位思考,尝试着以西方抽象艺术的视角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新地审视。
色彩与墨的迷乱
——周乃林的抽象绘画
撰文:马 杰
周乃林做抽象是从中国画的角度去思考的。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语言表述方式的绘画,笔墨技法的精熟成为衡量中国画水平的重要标准,让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画家无不执着于笔墨技法的探究和磨炼。虽然中国画严谨洒脱的笔墨语言中,常常会有笔笔生花的精妙表现,但由于固定的程式化笔墨系统,让勤于思考的画家们无法把奔放的情感得以自由的表现。尝试着用其他手段开拓艺术表现方法和思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中国画创作之路,是每一个勇于开拓的艺术家的职责和使命。
周乃林这次带有实验性的作品,是把中国画的理念融入蜡染制作中,将这些依靠手工技术的色彩碰撞与墨线勾勒纳入抽象绘画体系中。在色彩与墨线的渲染与情绪冲动中设置画面空间,通过无意识的动作表现出潜在的审美情感,让画面的喧闹承载着不羁的狂放——真的过了把瘾!
这些作品显然是周乃林艺术成长中的一个环节,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追求的严肃态度和绘画探索的无畏决心。在这些近于“乱画”的绘画中,他能够静心思考画面空间设置与色彩情调的关系,在墨线与墨点融汇交错的色彩流动的空间里,以点画线的勾勒色域形成画面特有的分割,加强色彩的视觉冲击感,也让墨线有效地拓展,形成笔墨色彩相融合的画面空间。
在此,周乃林的抽象绘画既不是西方抽象艺术的模仿,也不是中国传统彩墨的延续,而是基于对中国画笔墨深层次的思考与画面空间布局的重新探索。
我们知道,中国画是建立在毛笔工具上的艺术,其笔墨语言更是画者潜心于对毛笔工具与在宣纸上的书画技艺娴熟和真情体验的结果。这种形于画纸,情于内心的艺术会在画家学艺期间,无意识地把艺术家束缚在其程式化的规则里,让不少中国画家困于对技法规则的遵从,失去创新、进取的雄心。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艺术的本质在于以一种适合人和生活的方式将自然本性以物质形式体现出来。所以说,艺术与人密切相关。
其实,艺术离不开人,无论是人对生活的感受还是人对自然的感受,艺术皆为人所为,所以离开人的感受,艺术将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程式化的艺术,所以其笔墨应以唤起观众的审美情感为主旨,让笔墨语言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否则笔墨将仅作为审视对象的符号,其程式化技法将毫无情感,与艺术无关。
周乃林深知其中的道理,大胆地尝试蜡染制作与抽象绘画,将其方法用于色彩与墨线的勾画,以行为实验拓展艺术创新思路,强化画面视觉效果,扩展绘画表现语言空间,以使混于凌乱的画面改变困于笔墨规范的苍白,以饕餮抽象绘画的糊涂乱抹,充实近以干瘪的中国画法则。
这些都需要周乃林敢于尝试失败的勇气!
【完】
2018年1月18日 于海口
林 峰 的 抽 象 绘 画
撰文:马 杰
林峰是一位勤奋努力的海南画家。从小沐浴在海南岛阳光明媚的景色里,培育了他对色彩的敏感,让他能够依靠聪慧的天性和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生活和自然以艺术的形式理解并表现在画面上。
也正是他出生地的美丽与灵光,造就了他对艺术形式的敏锐,使他无论是对油画,还是对中国画或者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但是一点就通,而且都能够娴熟、自如地掌握。
林峰对抽象绘画情有独钟。早在十几年前他看到陈显栋老师的抽象绘画时,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冲动便将他推上了探索抽象艺术的道路。从此,绘画的色彩、肌理、造型等技法伴随着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典范,她起于对艺术形式纯粹性的追求,在视觉化的形式语言里充分显现出主体理性意识对象化的特点,是西方把知识作为一种思考世界方式的必然结果。以画面扁平化化解了错觉带来的视觉假象,让艺术与视觉感受更为贴紧。
中国历来就没有抽象艺术,也没有以知识为核心的艺术理论。但是中国奉行实用主义,以经验中庸理论为主导,强调切身体验和感受。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不乏以精妙的感觉经验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楷模。正因为如此,中国绘画中常以提炼出的线条和皴擦等方法,让画面上的绘画表现引发视觉感受,陶冶性情,跃出现实生活,腾升至超越现实的境界。
林峰的抽象绘画注重画面形式化的艺术表现,以肌理为其绘画的基底,造型随画面空间的布局流动,在色彩与肌理的融合中实现画面空间的整合,让画面在整体中有一种腾升感。
首先,林峰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他对具体母体形的思考,尝试着把生活中的瓶、罐简化为几何,再将画面视觉中心的色块与造型交叠,演绎出静物组合。然后通过画面主体造型与背景色彩对比,形成和谐的色调。让观众从对主题形的视觉关注进入画面空间,寻着主题造型的横线与竖线交叉,发现平面下的视觉动力。其次,此次展览的作品,也是他对画面空间理性思考的结果,与他先前依据画面自然形的流变多了不少视觉推理。这种凭着视觉的理性推敲,已基本具备了西方抽象绘画的特点,让他从混于激情的自然状态,归于对画面结构的关注,让其作品更接近抽象艺术的核心。
当然,林峰的作品中仍然是依据自然母体形进行绘画创作,加上过于注意画面肌理的视觉效果和精美修饰,使其作品流于视觉娱乐,有讨好观众的嫌疑。
总的来说,林峰的抽象绘画所显现出的聪慧与敏感,让他的作品富有灵性,这些恰恰与其生活的环境紧密相扣,使作品更加可亲宜人。
【完】
2018年1月18日 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