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9/05/06/032088189.shtml
周乃林中国画作品《烟雨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以笔墨为主线,大胆地以明丽的色块为面,在当下水墨画中尤显得另类。探索海南水墨画的新表达方式,生于海南、长于海南的一位本土青年画家给出了水墨画表达的另一种视觉答案。4月27日,海南省图书馆举办的“笔墨彩·椰岛情——周乃林绘画展”中,这位海南本土画家将自己对海南的深情与爱恋,用水墨丹青作了充分的表达。
周乃林中国画《春风仙逸图》
摆脱套式,求新融“色”
古人云:“目忘缣素,手忘笔墨,磊落挥洒。”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得谓画。
在“笔墨彩·椰岛情“个展上初识周乃林。他并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滔滔不绝地阐释自己的创作内涵,反而很内敛地表达了他创作中一直以来的一种忧虑,没有任何张扬,态度非常谦逊,他说:“我在海南水墨画的创作研究中,一直非常想食古化今,想对传统笔墨运用进行重新的解构,但是,在实验过程当中,苦于无法摆脱长期套式模式的束缚,没有办法真正放开,或者说,不敢脱离传统笔墨太远……”
事实上,这次个展,是周乃林对笔墨理解的大胆尝试。为什么说是探索性的?这从他展出的80余幅作品中就可以直观看出:浓郁的色彩!红黄蓝三原色的大胆运用。
人们知道,中国的水墨画自宋代以后一直强调笔墨,色彩逐渐被忽略,甚至有很长一段时期,水墨画就是黑白,是淡雅,是非常素的。这是因为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色彩观深受老庄的影响。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曰:“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都认为,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苍茫的天空并非其本来色彩,而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以致中国画或者说中国画“笔墨”向单纯色发展,表达高深的境界。
周乃林中国画《黎家山水·印象之一》
以“色”赋形袒露海南之爱
然而,现实中,传统的笔墨之“墨”是蕴含色彩的。周乃林在海南土生土长,对色彩的理解尤为深刻。他说,自小生长在海南岛,就沉醉在海岛热带雨林的繁花绿叶感官中,对阳光雨露、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百花斑斓的地域性色彩情有独钟,因此在研究传统笔墨的理解上,大胆融入色彩的表现,大胆运用浓厚的色块表达自我理解的海南之“彩”,形成自己的一套赋色体系,即“随类赋彩”。
在周乃林的个展中,“彩”的绘事,让这些描绘海南地域的水墨画变得更加绚丽。长在四季常春的椰岛,感官浸润的是绿树繁花,抬头可望蓝天白云,俯视能观碧海金沙。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纯粹的海南自然之美,用情思带动其美妙的旋律。在周乃林的笔下,每一幅水墨画作品,都在试用自己的感悟,通过笔墨彩叙述一种海南情怀。
比如,在《黎家山水》中,周乃林将他印象中的黎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抽象地进行了表达,整体采用了墨色,但是在画卷上大胆地将黎锦的明亮色彩巧妙地插入了画卷中,形成了有色的抽象水墨。再比如,在《烟雨图》中,周乃林灌入浓郁的蓝、红原色,彰显出了海南红树林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潇洒英姿。那种壮丽的神色,无不是作者对海南生态山水的爱的表达。
海南省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马杰评价周乃林:以色赋形,以彩造境,让墨迹设置出黑白布局,用情趣和悟性规划出景物造型,笔笔相扣,皴擦有致,勾勒适度,中锋穿插注入气韵,施彩填笔控制视觉流连的空间。他能够从色彩感受融入笔墨表现,以绚丽色彩表现海南地域风情的层面探索中国画技法,尝试用符号化花鸟架构画面空间,研究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与继承,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前瞻性。
周乃林中国画《幽林野趣·逐》
打造公益课堂的“无名书画家”
眼前的周乃林,即便是在开办个人画展的重要时刻,依然是一身朴素的着装,一双简单的旧凉鞋,更不见革履西装,有如他笔下所展现的水墨画一样,是那样于无声之中透露着质朴情怀。周乃林是琼台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一名教师、副教授,很多人对他比较陌生,但是这样一位埋头水墨丹青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社会公益教学。也就是说,除了埋头花鸟水墨画,近两年他还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无偿为市民教授绘画了,这在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艺术培训市场,无偿传授技法为公众讲课,周乃林怀揣这样一种执着。
2017年的一天,周乃林和他的老师马杰在一起,商讨如何能将海南美术更多地向普通大众进行普及。马杰教授说:“要是有一批教师群体能愿意倾囊相授,为市民游客教授美术绘画,开展公益讲座该有多好……”没想到,周乃林听后立即响应,他激动地说,“马老师,我们愿意啊!”周乃林小时候在家乡澄迈一所学校读书,正因为学校来了一位美院的老师给孩子们授课,才让周乃林有了最初的美术启蒙。在上世纪80年代,美术熏陶对于一些市县乡村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周乃林在几十年后仍然感恩培育过他的美术老师。这也让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把公益美术的课程教下去。周乃林的想法也得到他的爱人、同是琼台师范学院教师的夏美娟教授的支持。夫妻携手,积极地筹备起了公益课堂。
说到公益课堂,周乃林感言:“我们知道,身边很多人都是喜爱绘画的,但是美术市场的培训价格历来价格不菲,无形之中就竖起了一道围墙。我们没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打破这道艺术的围墙,让更多的市民群众零门槛地了解、参与美术绘画,喜欢美术创作,这就足够了。”
两年多来,周乃林、夏美娟带着十几名美术助教、琼台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学生,在省图书馆定期开办美术班。省图给予了大力协助,无偿提供了场地,也从那时开始,椰城市民有了一个可以免费学习中国画的好去处。
周乃林在省图开课,报名参加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因为是公益的,报名人数很多,周乃林和夏美娟也从报名学员中进行遴选,多数时候都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多样需求,周乃林还编著了一套《技有所成》美术丛书,专门赠给没有绘画基础的学员学习绘画时使用,可见在公益教授绘画当中,他是极其用心的。以至于到后来,很多人不知道周乃林的名字,却都知道省图书馆有一位美术教授给市民上公益美术课,“无名书画家”名声在外,为海南营造了良好的艺术生活氛围。
青年画家周乃林
艺术家档案
周乃林,1976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教于琼台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系副主任;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作品、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入选、获奖。
2008年,在日本京都嵯峨艺术大学举办周乃林个人书画研究汇报展览; 2012年在海口市举办国画个人作品展;2014年8月10日—8月15日,在海口举办“热带佳果”中国画个人专题展览;2018年,参加“解冻的抽象——2018海南新当代艺术三人展”。
原标题:海南青年画家周乃林探索海南本土水墨技法新方向 以色赋形 重拾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