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至7日,由海南省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承办的“智汇美育·共筑椰苗成长新蓝图”美育讲座暨学术研讨会,在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校区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围绕“贯彻落实‘美育浸润’文件精神,建设优质美育教师队伍”主题,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杜卫、李梅教授,海南大学包格日乐吐教授,以及省内外美育专家,与八所基地校的校长骨干教师代表和琼台师范师生共襄盛会。
6月6日上午9时,与会嘉宾在综合楼B音乐厅集结。符祥康院长以饱满的热情宣布研讨会开幕,他指出,琼台师范学院自1705年建校以来,始终肩负着“进士摇篮”“革命摇篮”与海南教育发祥地的历史重任,如今更以“德艺兼修、致美育人”为理念,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为全省基础教育美育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符祥康主持会议
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沈速教授回顾了学院五十载美术教育发展历程,肯定“椰苗美育”行动计划推动下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寄语各位与会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坚实的步伐,为海南美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沈速致开幕词
琼台师范学院副校长岳曼曼在欢迎辞中强调,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依托学科优势与区域特色,联合高校与中小学,建立“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美育协同机制,共同打造具有海南辨识度的校本课程和教师成长体系。
琼台师范学院副校长岳曼曼致欢迎辞
岳曼曼校长与图书馆副馆长吴海春为杜卫、李梅两位教授颁发捐赠证书,标志着琼台师范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
杜卫教授赠书
李梅教授赠书
赠书仪式结束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为研讨会开幕留下珍贵瞬间。
校领导与全体嘉宾合影
开幕后,研讨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
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卫教授以《贯彻落实“美育浸润”文件精神,建设优质美育教师队伍》为题,深入剖析当前乡村美育的师资短板与项目推进中的共性问题。他强调,必须紧扣艺术课程标准,推动高校教师率先“吃透”课标、示范授课;要通过“问题导向”培育一批骨干教师,并在四年试点基础上确立若干“基础教育美育实验学校”,建立可量化、可示范、可推广的乡村美育扶持机制。杜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清晰的政策路径与行动框架。
杜卫教授作专题讲座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深圳美育研究院院长李梅教授从“艺科融合”视角出发,阐述了“沉浸式社会美育”的新向度。她呼吁研讨要回归美育初心,牢牢把握“何为美育”的核心命题,通过不断提炼问题、闭环示范和模块化路径,实现课程的长效迭代。李教授特别指出,本土主题如海洋文化、黎苗织锦等宜做“续写式”项目:一届做成示范,二届深化探索,三届提炼方法,形成可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的创新案例。两位教授的深刻视野与务实建议,为“椰苗美育”行动计划的下一步实施提供了宝贵指引。
李梅教授作专题讲座
其后,欧阳娉婷老师代表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做关于椰苗美育行动计划前三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她首先从项目基本情况、定位意义和项目开展形式等做了阐述,再着重介绍了乡村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申报、校本课程开发、优秀案例课程推广服务及美育成果展示等方面。目前美术学院正着眼于乡村美育中教师、学生的根本需求,构建了赋能乡村美育教育的“同心双向、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整个美育团队也将在国家政策引领下,调整美育实施方案、高站位、高视角,继续做好服务乡村美育的浸润计划。
欧阳娉婷老师作案例分享
6月6日下午,海南省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石晶对上午专题报告进行政策层面解读。他指出,三年试点已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效果,下一步要强化“造血式赋能”,将本土文化基因库转化为一批校本课程,并与教指委共同制定评价指标,确保项目成效可量化与可持续推广。
海南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石晶主任致辞
随后,来自八所基地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依次汇报典型实践成果:
琼中县第一小学李要红校长以欣赏经典之美为切入口,将美文诵读、名作欣赏和儿童美术创作融合,贯穿日常教学,激发乡村学童审美兴趣。
琼中红毛希望小学王葵老师基于黎苗非遗文化,开发校本美育课程,并通过“以赛促学”“以展促教”模式,培养一批乡村美育新秀。
华东师大二附中乐东黄流中学委托曹春楠副教授分享了三级课程管理下,国家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经验,提出“缩短国家课程成分、扩大本校自主权”的课程改革思路。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张新槐校长立足“海瑞文化”,打造以“忠 孝 廉 正”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以丰富的校本课程与环境艺术,将传统文化与校园建设深度融汇。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丁兰海老师以“三海文化”为主基调,构建“国画书法”“贝艺”“泥艺”等多元校本课程,推动“编教融合进校园”,为新教材编写提供前沿样本。
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云文龙校长立足“和美”六大主题,以“认知——发现——创造”螺旋递进设计校本课程,并成功出版系列校本教材与数字化课程包。
乐东思源实验小学张柘校长结合寄宿制校情,开展“家访+读书”模式,推动硬笔书法与美术深度融合,改造乡村班级文化环境。
海口市三江第二小学卢文坤校长从“师乐教——生愿学—家长满意”三部曲切入,聚焦乡村美育教师专业素养引领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提出“解决教师后方保障、构建激励机制”的扶持策略。
八校分享内容涵盖课程开发、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评估,充分彰显“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模式的落地成效。
专题研讨会
在基地校分享之后,李梅教授在综合点评中再次强调:只有找准问题导向,才能让成果不流于“一次性”活动,而是形成“永续生长”模式;应提炼出可示范、可复制的“核心模块”,并通过定期教研与数字化评估,不断迭代优化。杜卫教授也提出,要组建“美育教师工作室”,构建示范基地永久运行机制,推动项目从“试点”走向“常态”。包格日乐吐教授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学术平台实现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为培养学生“真、善、美”价值观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他建议各校挖掘海南本土资源,将地域特色融入美术课堂,以生态与非遗文化为载体,推动课程内容创新。
符祥康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实现了“理论——实践——考察”全链条研讨,已为“椰苗美育”行动计划的后续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与省教指委及各基地校一道,重点聚焦“课程模块化、师资体系化、评价标准化”三大方向,共同探索海南美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智汇美育·共筑椰苗成长新蓝图”研讨会以高度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成果,为海南美育改革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美育协同提供了可借鉴范式。各方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携手,推动美育在海南大地“深耕——提炼——推广”,让更多师生共享“真、善、美”育人成果,谱写海南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专家返程前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排版:徐岩
文字:许宝霓
一校:杨威 一审:张祥和
二校:段娜娜 二审:符祥康
三校:欧阳娉婷 三审:沈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