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白驹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军"蚕食”"扫荡"时被焚毁,1951年修复,1984年按原貌重建。1990年兴建"冯白驹纪念苑"(已拆除),同时在庭院中央竖立"冯白驹将军"铜像。2003年冯白驹诞辰100周年时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整个故居的场地进行重新布局。

1903年,冯白驹同志出生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云龙高等小学就读期间,就与进步同学组织同志互助社,琼山中学求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该校学生运动的骨干;成年后在琼籍进步学生的影响和引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转入农村坚持斗争,冯白驹受命组建中共琼山县委,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同年9月,全琼武装总暴动揭开了琼崖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冯白驹率部参加。
1930年4月,中共琼崖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冯白驹当选新一任特委书记。1932年7月,国民党军向琼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因敌强我弱,红军反“围剿”斗争失利,以冯白驹为主要领导人的琼崖党组织没有因此悲观绝望,他们率领100多名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重上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回到琼崖老区,重燃革命烈火,支撑着琼崖革命红旗不倒。
1950年,冯白驹率领部队接应渡海大军,最终彻底摧毁了敌人精心构筑的”伯陵防线”,赢得了海南解放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白驹同志历任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委、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副省长等职,在5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建立了不朽功勋。

冯白驹长期担任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创立了琼崖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关于海南战役的指示中说:“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的地方,一是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周恩来称誉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不论革命处于低谷还是高潮,冯白驹始终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他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他时常教导子女要跟着党走。
70载艰苦奋斗,70载风雨兼程。海南实现了从落后边陲海岛到全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从孤悬海外到天堑通途、从游客稀少到度假天堂、从生态脆弱到绿色宝岛、从绝对贫困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今天,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依然要坚守革命初心,传承革命精神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