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发挥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强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我系于3月27日上午在北门实训基地开展由夏美娟副教授主讲的《陶艺成型工艺》公开课。

首先,夏教授带领同学们一同对于之前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回顾,复习了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程序,让同学们对从选择泥料、工具到揉泥,从物色制作对象到成型修柸的基本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其次,对于陶艺在成型工艺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如成型方式与技法的多样化方面可分为手捏、盘条、泥片、泥板等等,不同的成型方式虽然各成体系,风格特征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其独特的工艺技术与科学性。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产品与创意题材,应该运用不同的成型方式进行具体表现,来突出工艺品的创新。
最后,对于陶艺的成型工艺的意义进行了重点讲解,其中第一点,陶艺在四大工艺中的主导作用里包括陶艺的基本构成元素与探讨研究的主题,其内容可细分为具体的材料、成型、装饰、烧制四个模块。其中具体“材料”模块是陶艺成型工艺中必要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有关形态、方式技法、功能目的、评价的“成型”模块是解决“做什么、干什么、如何做、如何评价”的关键因素;工艺品的“装饰”模块可用于丰富、美化、提升产品附加值;“烧制”模块为科学技术与烧成方式的结合应用。夏教授指出,在现代雕塑中,陶雕、瓷雕创作一直受制于陶艺成型工艺的制约,如成型方式的有限性、材料的特殊性、符合烧制条件的局限性等等,都充分的体现了成型工艺对陶艺设计与创作有着制约作用,所以在未来的创作中,同学们应当通过不断的实践,寻找新的创意方式来创新设计。
最后夏教授为同学们总结了陶艺成型工艺的学习方法:应当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应当灵活运用当下各种现代信息渠道,观摩欣赏作品,阅览论文课题,开拓知识面,提高认知度与动手能力;应当在课余时间持续学习,培养自我探索、研究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课后系部组织听课领导与教师共同召开公开课研讨会,会议中系主任曹春楠老师讲到,课堂中教授对于课程内容与实施步骤讲述清晰明了,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动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认可。

周乃林副院长提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工艺美术陶艺作品,在现如今的创作中应当发散思维,做出贴近现代生活的优秀艺术品。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现阶段学生们对于课程的热情度很高,整体呈现效果很好,同时通过陈列的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塑形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建议加强学生对于单一物体的复制技能训练,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提供学生以明确主题,以达到成型的实训目的。
徐劼副院长提出,夏教授备课认真,课程内容聚焦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思路清晰,受益匪浅。针对总结课,徐副院长指出,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讲人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复习与回顾,进而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陈益阳博士针对学生的优秀作品提出新想法:组织学生将其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售卖,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共创学习实践双赢的学习氛围。
最后,曹春楠主任还布置了任务,鼓励夏教授带头积极申报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并且支持录制课程视频做公开课。这次活动是我系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完美展示,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互动中,全体教师当继续求精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沉淀,在研究中提升,在竞争中成长,为工艺美术系谱写新篇章。
(本次公开课参加的教师有高一萍教授、钟正男、吴天燕、孙雨笛等老师。)
文字编辑:孙雨笛、曹春楠
图片提供:夏美娟、孙雨笛
审核:周乃林
发布:羊颖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