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素描课程听课实录(4)——教学总结与反思

2020-12-10 09: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课程题目:静物素描实践教学阶段总结

课程类型:作业总结课

授课教师:王开继,倪政鹏,张天平。

听课教师:杜宏伟

授课班级: 2020级美术学专业专升本班

展评地点: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




引言

 如何通过素描教学传递现代艺术理念、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如何通过素描教学推动基础美育建设?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侧重点各异。琼台美术学独辟蹊径,实行以素描形式语言为对象,以培养基础美育人才为目标,以发展学生创造潜能与核心素质为导向,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传统素描教学,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更适应海南未来发展的新型素描教学体系。三周素描基础课结束之际,举行了学生作业点评与教学阶段总结。几位任课教师的发言折射着全体专业老师的创意,他们的共同探索为当代高师艺术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节选他们的总结片段与大家分享、商榷。


- 评选时的老师们 -


评选程序

1,观摩作业并给出评语。

2,评审老师交换意见。

3,  总结发言。




作业目的

培养独立动手精神,扩展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作品要求

尺寸对开,草稿五张,题目自选。

评分依据

每位同学的成绩由三名以上老师分头打分取平均值得出。打分范围为70-100分。42位同学全部提交了作业。通过素描形式语言学习,该班学生在今年第七届海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素描作品荣获省级二等奖一幅,校级二等奖一幅,校级优秀奖一幅,静物素描作业作为作品参加艺术展是一个突破。






学生作业好在哪里?

  1, 展示了锐敏的观察力。

   2, 拥有了驾驭素描语言的能力。

   3,  有时代个性和创新意识。







不足在哪里?

   1,有些草图比正稿效果好,说明完成态度、表现手段有待改进。

    2,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还不够多样化。

    注:草图小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它反映了学生多视角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

老师们怎么说

关键词: 创意、构成、完成度。


现场访谈

王开继老师:总体上感到满意。不少作业体现出新颖性和开创性。虽然有些作业完成度不够,但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行动,很投入,独立完成作业。由于疫情,把四周课压缩为两周,时间短,但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以前高中时习惯了依赖老师、模仿老师画静物。现在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有成就感,同学们很喜欢。同时,学生的创意思维也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倪政鹏老师:值得称赞的是几位老师提倡的素描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绘画技能,更注重训练学生思维,学会观察,启发学生找到新颖的角度观察事物。尤其可贵的是,这种素描教学鼓励学生们去积极地解决水平问题而不是盲目模仿一种风格。有些作品能让我看到学生内心的朴实和真诚,令我欣喜。

张天平老师:新式素描教学把素描作为扩展创意思维的训练。打破了以往以传授知识和造型技能为主的素描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这对他们未来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按不同视觉勾画若干草图,把其中较好的一张放大、深入,选择更有感觉的方案形成作业,有利于让学生主动观察不同角度下的事物形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导性,通过作业体验创作思维,很有效果。





场外连线

杜宏伟:

素描形式语言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符祥康院长:我们拓展了现代素描理论体系与海南教学现状的融合关系:1,在观念上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由灌输知识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2,在方法与内容上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创作,提高艺术观察力、认知力和表现力。3,突出教学实践的逻辑性:为什么这么作?如何做?完成得怎样?


杜宏伟:

素描形式语言教改的初衷是什么?

刘小莉副院长:一方面是基于全国高校艺术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根据我校教学发展现状,尤其新生中存在的考前式素描套路及固化思维,有针对性地借鉴并优化了现代素描形式语言体系,以此拉近素描教学与艺术创作、知识传承与观念更新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素描教学改变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







需要哪些改进?


王开继老师:学生们还有一些固化的东西没有完全丢掉,作品有部分雷同。需要强调个性化教学,增加多样性。尽管已经强调到生活的场景中去寻找灵感,但学生们的视野还需要扩大。


倪政鹏老师:学生们还需要解放思想,学会感悟并做到自然而然,剔除掉不重要的东西。要学会在绘画中找到景物给你的那个最初的朴实的感动。要学会通过变换角度,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要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增强自我意识,大胆画,画坏了只是一张纸而已。


张天平老师:在以后的素描教学阶段,需要注意增加素描表现的维度,让学生借鉴不同历史时期素描艺术的精华。在丰富的艺术阅历中发现创新点。要避免单一化,观念是新的,还要有表现语言的丰富性才能保障艺术形式的创新。


教师如何看待教学?


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推陈出新。

我们要向斯宾诺莎那样打磨看透事物本质的镜片。

艺术教学要打破成见,从具体问题出发寻求改进对策才是有效的改革。                   


- 评选进行时-

学生们怎么说?

学生自评是最好的总结。

元柚儿同学把大家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汇编成自媒体推文,他们从根本上认识了素描与生活、素描与绘画的关系:

艺术改变人生

 刘锴润:素描学习提高了我的观察力,看到生活充满艺术魅力。

阿木尔都: 素描学习训练了大脑和眼睛,让我重新认识生活的价值。

在创作中成长

颜玉竹:素描形式语言能让我将情感寄托于画中,与以前的素描截然不同。

刘清兰:素描是带有神秘感的艺术,激发了我的画面经营意识。

向高水平迈进

胡嘉仪:放开的同时 也要有严谨的结构和表现力。

王海面:素描形式语言教学是一-种挑战,它打破了我原有的观念。

在绘画中学会思考

王安杰:大厦的华丽与地基的朴实要相得益彰。

薛明恩:先在脑子里把整幅画呈现出来再动手去画。


图|省级二等奖



图|校级三等奖



图丨校级优秀奖

部分学生素描作业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回顾

详见:素描形式语言教学改革听课实录(1)

          素描形式语言教学改革听课实录(2)


教学效果

1, 经过三周素描教学实践,学生们获得新观念、新视野,学会在平常中发现素材。

2, 提高了素描水平,激发了创作热情,找到了感觉。

3, 作业总结加深了学生艺术理解和自我认知,思想更加活跃。

4, 学生素质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全面提升。




创新意义

1,把素描作业提升到艺术创作高度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强化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日后从事艺术教学储备了知识和经验。

2,素描教学兼融古典与现代、写实与写意之长,打破了中西绘画成见,将国画线描语言融合到光影素描中,丰富了艺术语汇。

3,启发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总结,把学习过程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学生自媒体推文)。



点评与思考

连续听了素描教学公开课,欣赏了学生们的作业汇报,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板块,他们的成就在于:

1,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启发学生主动探求问题为主,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培养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创新体验。

2, 传统的看,素描形式语言教学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在研究中学习和杜威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教学精神。把现代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了实处。

3,现代的看, 社会进入设计时代,艺术发展大趋势中的素描教学正从传统的强调写实性、绘画性转向突出设计性与个性化。设计需要创意,素描教学改革发展了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4,艺术无国界,通过艺术教育改革扩展国际对话语境。

 哲学家雅斯贝斯说:“教育是顿悟的艺术,就是引导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琼台美院素描形式语言教学做到了这一点。在老师们的身上看到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做新思想的助产士。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富有精神生活、能感悟生命价值的未来型老师。



改进意见

1、教师的丰富学识与创作经验还需要以更为优化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结构和知识点的编排上还有精华和提升空间。

2、需要根据班级、专业不同对课件作对应调整。

3、有必要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以活跃课堂状态。需要适当提高授课强度。

思政性

体现了以人为本与后现代主义生命哲学的互融性教学观:师生互融,艺术对话,打破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范式。对如何解放人的思想、鼓励每位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到理想追求中具有重要启发。


面对未来的教育领域

符祥康院长:国际竞争是人才竞争,海南国际化发展需要我们探索教学改革新路。

刘小莉副院长: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美育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撰稿人:杜宏伟

排版:尹海鸥、孙浩冬

编辑:王义辉、徐劼

审核:刘小莉、周乃林

发布:张立、孙浩冬

指导:符祥康


友情链接: 中央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区 邮编:571127 联系电话:0898-65735051 美术学院就业联系电话:0898-65922832